瑞典實務/從Podcast的製播,談著作權侵害與姓名表示權

前言

2020年1月31日,瑞典專利和市場法院(the Swedish Patent and Market Court)根據瑞典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判决一檔專門述說兇殺犯罪故事的知名Podcast節目「Mordpodden」侵害瑞典作家所撰寫之《壁爐謀殺》(原文為《Kakelugnsmordet》)一書的著作權。本案相當受到關注,因為它就「Podcast創作者於使用他人內容時,僅使用到其中的事實素材,或是從受有著作權法保護的著作之中,使用具有創造性、個性的表達方式」的議題上立下判決先例,再者,它也闡明了「當Podcast創作者採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著作時,有義務表示該著作人的姓名」。

案件的事實情況

本案的原告是一名瑞典作家,於2015年出版了《壁爐謀殺》(原文為《Kakelugnsmordet》)一書,內容講述著發生於1960年代早期的一件謀殺案,本書包含了對犯罪者的專訪、犯罪者與受害者的私人信件及筆記本內的註解等內容。因此,本書所包含的信息於該書發行以前,是公眾無法知悉的。

本案的被告則是兩名新聞記者,他們共同製作一檔專門述說兇殺犯罪故事的知名Podcast節目「Mordpodden」,該節目的其中一集名為「Tandläkarmordet」(牙醫謀殺案),講述著與《壁爐謀殺》書中所描述的同一件刑事案件故事。根據被告的說法,該集節目的製作過程主要由其中一位記者負責研究與統整判決及警方留存的檔案,基於這些資料,該位記者便著手撰寫節目錄製時的逐字稿,另一位記者則負責審視並給予意見。定稿後,兩人便著手錄製、剪輯並上傳至可供任何人在任何時間收聽的Podcast平台。

由於該起刑事案件發生的時間已相當久遠,實際上相當缺乏相關的素材可供收集,大部份的內容僅可見於原告的《壁爐謀殺》一書,根據被告中負責統整資料之記者的說法,該集節目播出的內容約有50%是摘自該書。

雙方庭外和解不成之後,瑞典作家因而提出了侵害著作權的刑事告訴,隨後,瑞典的檢察官也以違反瑞典著作權法第七章第53條起訴了這兩名新聞記者,認為他們故意或重大過失不法侵害瑞典作家就《壁爐謀殺》一書的著作權。

 

瑞典專利和市場法院對本案的判決結果

首先,瑞典專利和市場法院清楚地表明《壁爐謀殺》一書應該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在此需要說明的是,瑞典著作權法對文學作品的原創性的要求較低,法院在其判決中也做了明確說明。瑞典專利和市場法院引據歐洲聯盟法院的個案指出(C‑310/17 the Levola Hengelo case,編按:本案爭論的是食品的味道是否屬於著作權上之創作,歐盟聯盟法院認為「不是」),儘管事實和思想不受著作權所保護,但其保護了作者對其作品所鋪陳的個性化結構和形式,且該鋪陳是權利所有者的精神創造成果。

接續,法院判斷瑞典作家的著作權是否受到被告的侵害。法院指出,著作權上的「重製」並不限於實體方式的重製(編按:例如把書拿去影印),還涵蓋如儲存或暫存於電子設備等數位方式的重製。此外,法院也指出在免費數位平台發布Podcast節目讓不特定人收聽,構成向公眾為公開傳輸。

被告則答辯基於瑞典著作權法第一章第4條第2款的規定,他們所製播的該集Podcast應該作為獨立之著作而享有著作權。在該條規定之下,若創作者基於原著作進行改作,並加入具原創性的內容,則可被視為一個新的「衍生著作」,應以獨立之著作保護之。

法院認定,由於本案援引的證據僅僅是書籍的部分摘錄而非整部書籍,因此法院無法將Podcast的內容和全書進行比較而作出全面評判。然而,法院仍得以就該摘錄之部分作著作權侵害的判斷,比對結果顯示,Podcast內容於該件刑事案件之發生順序的描述方式,縱使一小部分有所差異,但大部分和其所摘錄的書籍內容有個高度相似性,再者,用來描述案件發生時所使用的編輯專業術語也雷同。

基於上述分析,瑞典專利和市場法院認為,這兩名記者所製播的Podcast內容並不能視為一個新的獨立創作,且其侵害了瑞典作家的著作權。

被告的刑事責任

認定被告客觀上侵害了瑞典作家的著作權之後,法院繼續審酌被告須負擔的刑事責任,最重要的部分,即被告是否故意或有重大過失,這是著作權法上所規定承擔刑事則是的要件之一。法院認為,只有其中一名被告著手進行研究及撰寫該集Podcast的逐字稿,於是僅審酌該名被告是否有故意或有重大過失之情形。首先,該名被告是專業的新聞記者,並且該集Podcast是基於商業目的而製播的,法院因而認為被告使用受著作權保護之作品前,應有較高的認知去了解與尊重它。

法院基於該名被告的出發點是想要創造一個新的獨立作品,因而並非故意地去侵害瑞典作家的著作權,然而,法院提及該名被告應認知對原告的書籍進行摘錄的行為應有著作權的侵權風險,且未在這方面採取任何預防措施,因而認為該名被告有著重大過失,需負擔侵害著作權的刑事責任。考慮到侵權行為並非重製該書的全文,而僅僅是摘錄部份,且其並非故意,法院最終判決處該名被告中等程度的罰金。

那麼,另外那一位並非負責進行資料研究與統整的被告呢?儘管該名被告一定知道其中的故事情節是摘錄自《壁爐謀殺》而製作的,然而,法院認為本案的證據並無法證明該名被告確實知道或有理由懷疑該些內容侵害他人的著作權。最終,法院判決該名被告無罪。

 

著作人的姓名表示權

此外,瑞典專利和市場法院還基於瑞典著作權法第一章第3條的規定,判斷瑞典作者的姓名表示權是否得到正確的表示與尊重。特別要說明的是,縱使是在非法侵害他人著作權的情況下,尊重他人姓名表示權也是必須的。在本案之中,被告於該集Podcast的節目尾聲有提及瑞典作者的姓名。對此,檢察官則主張「瑞典作者的姓名應該要從頭到尾都被明確表示出來」,但是檢察官並沒有提供證據說明其主張的最佳作法。因而,法院基於其中一位被告的證詞「據她所知,通常的作法是在Podcast節目之中提及所引用的對象」,並指出除了被告的作法之外,似乎已經沒有其他更好的作法。法院的結論是,基於該集Podcast已在撥放過程中提及作者,瑞典作者的姓名表示權並未被侵害。

 

結語

本案判決提醒了我們,儘管著作權法不保護事實和思想,但其保護權利人的精神創造成果,包括對於該作品的鋪陳方式等。換言之,它並不禁止他人利用受有著作權法之作品背後的事實資訊來作為Podcast製播的基礎,本案之中,兩名記者所製播的該集Podcast內容,對於刑事案件的鋪陳方式與故事敘述過程都與瑞典作家的《壁爐謀殺》有著高度相似,因此,他們並非基於事實基礎並加入自身創意來產出一個新的獨立著作,因而被認為侵害了著作權。

Podcast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傳播媒介,本案對於此領域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尤其是在製播過程中使用他人之著作來作為素材的情況!最後也再次提醒,本案的影響程度也讓瑞典的另一個真實犯罪podcast節目「Svenska Mordhistorier」,因為同樣疑似有大量重製新聞和部落格文章的行為而受到批評,該節目也因而刪除了一百多集,各位創作者們實在不可不慎!後續更值得觀察,本案的判決結果是否對Podcast的生態造成影響。

 

本文經作者授權編譯及轉載,原文於此
作者/Arvid Axelryd及Carla Zachariasson, Vinge
翻譯/馬克斯 專利師
Image by Daniel Friesenecker from Pixabay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