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全景」─古老卻不失新意的詞彙

只有專利數而無法組成全面的風景

智慧財產權全景(IP Landscape),指的是智慧財產權與相關各種資訊組成的全景。這是個極普通的英文單字,這個詞彙或其指稱的內容也存在已久。但是在日本,即使內容相同,有時也會為了賦予新意義而重新命名,並可能因此掀起一股新浪潮。這個名詞正是其中一例。

在過去,日本企業習慣將申請專利的件數當成證明企業技術力的方法,每間公司無不致力於增加專利申請的件數,以作為企業技術力的宣傳。

當智財部門提出報告,說明專利申請件數與通過件數持續上升時,日本企業的經營者雖然會因此感到滿足,但最後往往是與競爭公司的申請件數比較、並指示智財部門再增加申請件數後───就沒有下文了,當然也沒有進一步的指示。所以在當時,智財部門的工作就是推出一件件專利申請,不管是哪間公司的數據,都是透過專利件數展現企業技術力的專利地圖,所以,專利地圖其實就是專利件數圖表。

大約二十年前,我從外國專利資訊分析公司社長口中聽到,所謂以山峰標高的圖像來顯示專利申請件數的格式。

每座山代表不同的技術範疇、也代表不同的企業。而在各種技術或不同事業領域投注的心力盡數畫成地圖,就營造出強烈的視覺印象。由於那位社長不斷強調以這種格式詮釋數據是世界首創,所以當下我聽得很新鮮,卻也丟出一連串的問題:

問:「這是否表示能夠預測每座山之間會出現具有潛力的技術?」
答:「數據只說明過去的分析,無法預測未來的發展。」
問:「如何定義不同技術範疇的兩座山間的距離有多遠?」
答:「可定義成容易觀察的距離。」
問:「定義時,有固定的邏輯嗎?」
答:「全憑我個人的經驗與靈感。」

這場對話最後只留下索然無味的遺憾。

即使是被冠上「智慧財產權全景數據」這樣新名稱的所謂最新資料,本質上也有許多與二十年前的數據相差無幾。

不管是畫成山峰還是雷達圖,無論格式多麼美觀,這些舊數據唯一的用處就是說明之前申請的專利。

就算真的花時間做敵情或趨勢分析,一旦對手或其他公司申請專利的方向有誤,則不僅無助於自身的專利申請,還可能因此走錯方向。

既然有「全景」兩個字,就應該能夠囊括現今市場與未來遠景的全貌。或許可以畫一張近景為日本市場,遠景為外國市場的世界地圖;也可以利用有別於專利分類的技術分類以及科學論文,來拼湊出智慧財產權全景。智慧財產權全景當然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但專利件數只是極為有限的舊資訊,也只能畫出過時的圖表。

可見,要拼出充滿商機的全景並不簡單。舉例來說,蘋果與三星正為了幾項設計專利展開世界級的訴訟,但即使看了精美的專利件數山形圖,也無法得知孰優孰劣,更無法預測訴訟結果。如果要繪製具有參考價值的智慧財產權全景,或許可加入一些除了專利件數之外的資訊,例如,產品的歷史背景、哪個陣營在創新上領先?產品技術的組成元素為何?市場訴求為何?對全球市場的判讀又是如何?這些都是跳脫專利件數的資訊。

根據所屬陣營的世界觀來繪製智慧財產權全景是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許多大企業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製作類似智慧財產權全景的數據。

智慧財產權的公開資訊往往富含其他公司的商業情報,可以從中了解正確的發明時期、研發費用的概略金額、研發人員的人數、主要研究人員的人事異動或其他資訊。由於這類資訊會詳細記載該發明所解決的問題,所以只要分析專利申請文件的敘述,就能推測該項發明目前是屬於證明原理的初期階段,還是已經進入試作產品測試的階段;或是已經產品化,處於準備進入市場的階段。

假設專利申請文件的敘述不斷出現「穩定性」這樣的詞彙,就代表這項發明還停留在研究初期。如果頻繁出現「輕薄短小、降低成本」這類詞彙,就能推測該發明已臻至完成,準備產品化及進入市場。如果進一步調查該項發明於哪些國家申請專利,就能知道該企業準備進軍哪些國家的市場。

對專利文件的發明人欄位進行分析,可以知道各公司的發明人在相同技術領域中是耗費幾年來完成發明的,也能想像該公司的人事安排。例如,該發明人因為完成了非常困難的發明,所以長期留在相同的職位服務;或者公司為了培養該發明人的實力,而讓他在不同的領域磨練;也可能讓發明人離開開發的第一線,負責管理年輕員工。進行這類比較之後,就可對所屬企業的人事安排提出建言。

智慧財產權資訊的遺憾之處在於:它通常是一年半之前的舊資訊,但提出申請的企業有可能一開始就錯估研發方向。舉例來說,當業界的各家公司正極力開發高性能的高階機種,不斷進行小幅度改良時,越是分析其他公司的專利資訊,越會將自家公司推入不斷進行小幅改良的窄路,而一旦有新興企業向市場投入全新概念的產品,每一間長期製造、銷售高階機種的企業一定逃不過這場毀滅性的打擊。

這類例子在各個業界屢見不鮮,也為商業書籍提供了不少談論經營失敗的好題材。例如,各家公司正競相申請柴油引擎改良技術的專利,但柴油引擎終究是一種燃油式引擎,不管如何改良都無法讓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理想值。此時若有其他形式的發動機問世,這些公司都將同時面臨挑戰。所以,要了解到從專利所得的資訊有限,當然要補充其他資訊,以利於對市場的判讀。

作者: 久慈直登
出版社:光現出版
出版日期:2020/10/28

點我了解細節及購買

擬訂未來的事業戰略

根據各國市場動向、技術趨勢、營業額比較、利潤比較等,來進行企業評估或產品評估,可看出所屬企業的強項與弱項,也能看出自家公司與競爭對手在相關產業內對抗或互補的情況。但這類資訊往往全部歸事業部門掌管,智財部門無從知悉;事業部門的人也會以自己的方式研擬事業戰略。所以,智財部門與事業部門需要攜手合作。

有效的合作方式之一,就是將智財部門的員工逐次調任至事業企業部門或營業部門,在取得異動部門的資訊之後再帶回智財部門,接著,再整合這些部門資訊與智財資訊。然而,雖然每家公司都希望能活用數據,但是公司內部的數據未能統一管理,這也是目前多數企業的內部現況。如果公司內部無法緊密合作,就無法推動開放式創新;另外,這樣的狀況也需要使用其他部門的數據,因此像統一管理這樣較大的變革,就是必要的激烈手段。

智慧財產權全景應是用來設定事業遠景或戰略的資訊。它是事業相關資訊與智財資訊的組合,但與未來事業相關的各種情報其實也包括新事業的企劃、合作夥伴的探尋、商業生態系統的全貌、對開放式創新下跨業種競爭狀況的掌握、對未來發展的預測,所屬企業資訊的開放/封閉戰略、找出網路關鍵要素的方法、全球的商業動向、技術動向、各國與競爭對手的戰略分析、所屬企業的戰略與模擬等。

之後,即可根據這些資訊來決定企業內部的人力與預算該如何編列、決定開創新事業或強化現有事業,以及決定是否要合併其他公司或與其他公司合作。如果智慧財產權全景無助於判斷企業的事業走向,就沒必要投入資源進行這樣的分析。

日本企業如果想在全球產業競爭中持續取得優勢,企業如何使用到手的資訊或資料就非常重要。

或許「智慧財產權全景」這個詞彙不需要重新定義,但我們確實知道的是,未來必須更靈活運用這個詞彙代表的概念。根據各家公司的狀況來製作智慧財產權全景,若能派上用場當然很好,但沒有規定非得這麼做不可。而就更廣義的層面來看,代表智慧財產權擴張意義的智慧資產全景(intellectual asset landscape),當然更有助於判斷企業未來事業走向。

 

本文經授權摘錄自《專利戰略》
Image by Pete Linforth from Pixabay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